餘以為
  昨日報載,由於收費標準十年未漲,廣州有6家區級公辦養老院發不出工資,瀕臨關張。市民政局正與物價部門協調公辦養老機構提價一事。
  說瀕臨關張,可能有些誇張,老人還在,物業還在,難言關張。政府不辦,大量的社會機構會搶著辦。真正的難題在於,如何既維持低價,又保持普惠性。所謂普惠性,就是確保入院老人是低收入群體,尤其是鰥寡孤獨,避免這個群體陷入老無所依、老無所養的境地。至於家庭條件尚可的老人,可以和子女同住,或者到民辦養老院去頤養天年。
  嚴格限制公辦養老院收費,是保持普惠性的條件之一。公辦養老院切忌辦成高收費的豪華養老院,既與民辦養老院搶市場,又將低收入群體棄之不顧。假如失去公辦的獨特意義,乾脆改為民辦算了,何必給民政部門增添麻煩,給財政添負擔呢?相信這是當年制定《民政部門主辦托老服務機構護理費標準》的考慮,價格可以調整,但思路仍然有效。
  僅有低收費還不夠,低收費未必普惠,相反,很容易辦成特權養老院。由於是公辦,場地免費,又有財政補貼,儘管有些補貼是以借款的名義獲得的。換作民辦養老院,缺錢就得停辦,哪裡跟政府借得到錢?所以借錢也算特殊的財政補貼。如此,公辦養老院即使低收費,也能辦成服務水準相當高的養老院來,服務水準一旦高了,想進來的人多了,難免有人走後門。因此,為保證公辦養老院的普惠性,就不能辦成人人想進的地方,最好是大多數老人不屑於去,鰥寡孤獨才有機會。報道中只說有員工辭職,沒有說老人退院,可見服務水準還過得去。
  當然,不是說服務越差越好。在核定收費範圍內,應當努力改善服務水準,否則就是浪費。浪費與特權,一樣不堪。在保持一定服務水準的情況下,收費越低,效率越高。如果改變機制,向社會招投標,或許可以找到更高效率的經營者,可以不用提價也能維持現有服務水平。相信很多慈善團體感興趣,老人院是比較容易募集善款的標的,最著名的莫過於香港東華三院,看慣了香港電視的,無人不知。慈善事業和商業一樣,有個創業和發展的過程,廣州的慈善事業相當薄弱。如果將公辦養老院交給慈善團體承辦,對本土的慈善事業發展壯大,會有很大幫助。
  總之,調價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,但是最簡單未必最合理,宜抵抗調價的誘惑。在調價前,需窮盡其他一切辦法。其他年齡階層收入與時俱進,老人卻不一定,社保養老金起點很低,漲得也慢。即使要調價,務必新人新價錢,老人老價錢。編輯: 楊日  (原標題:公辦養老院保持普惠性最難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pufovo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